本篇文章1063字,读完约3分钟
据说在尉氏县浏川町西北1.5公里处有个叫魏征庙村的村,那里是魏征死后的埋葬地。 为魏征墓有魏征庙,村名自然来自这里。
魏征,唐代着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字玄成,魏州曲城(今山东省矿业)人,一说馆子(今河北省馆子县)。 少孤贫,出家为道士。 隋末参加李密率领的瓦岗军。 密败,投唐主李渊,编辑山东,提拔秘书丞后为窦建德擒获,任起居舍人。 建德战败,进入唐朝洗太子的马。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重其才,提拔为谏医,提拔历官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封杀郑国公。 在任期间,魏征敢于直抗,以唐太宗居安思危为戒,兼广纳,轻德薄赋,自俭,为实现贞观之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成为人民称许的一代名臣。
他死后,唐太宗的感慨非常经典:丈夫以铜为镜,以衣服可穿的历史为镜,以能知兴代的人为镜,则可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
魏征死后,没有返回故乡,而是葬身浏川,这是有根据的。 根据清庆二十三年《浏川县志》,征隋末住洼,死后葬于此,谥文贞。 据此,据说魏征曾经住在浏川,最终埋葬在这里。
泾河周围有水无山,魏征为什么要埋在这里? 民间传说:魏征事业如日中天,但教育儿子很头疼。 儿子总是不听话,尽管嘴上答应,但做事总是做相反的事。 魏征临终了,想让儿子把自己埋葬在高山上,死后也瞑目了。 但是考虑到儿子平日的表现,故意正言相反地说:我一生清白,清如水,明如镜。 我死了,你要把我埋在低洼干净的地方。 魏征死后,儿子想了父亲一生的辛苦,但自己不听他的话,很后悔,决定照父亲的遗愿做。 于是,他派人去找低洼的河流
据说魏征庙村除了有魏征墓外,商丘市虞城县张汪镇古薛河畔也有魏征墓。 还有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北部凤凰山的魏征墓。 是唐昭陵的陪葬墓。
因为人们仰慕魏征的高风亮节,所以在魏征墓地前建造了规模巨大的魏征庙。 魏征庙现在正殿只有一个,拜殿外的东西墙上嵌入了明天启四年《重建碑文》、大明开封府《魏公庙金神重建碑》、清顺治十六年《重建金神碑》、康熙二十五年《魏公庙重建门碑》的四路碑。 殿前有雍正五年“今椿魏公神像和满堂神像碑”,记载了整修魏征庙的经过。
据开封地方史志专家沙旭升考证,魏征庙村建于明洪武年间,周、梁两姓家于洪武初年从山西省洪洞县搬到这里,在魏征庙周围建房居住。 庙、墓附近原住魏姓人氏,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魏姓子孙多次迁徙,现集中居住在泾川镇东20公里的魏庄。
29年前,魏征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多年过去了,魏征庙村每年农历2月15日举行祭祀,十里八村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保存着很热闹的风俗。
标题:“魏征庙村”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