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5字,读完约4分钟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表示,“一个国家繁荣发达的标志,不仅在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于社会事业的进步。 5月18日是顺河回族区建区60周年纪念日。 60年来,该地区社会事业亮点多彩,成果辉煌。
教育事业富有成果
从砖房到楼房,从录音机教育到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发展证明了顺河回族区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该辖区有1所高等学校、河南大学、18所中学、12所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师资力量、教育设备、入学学生人数、教育水平都达到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十倍。 截至1990年,该辖区有1所大学、18所中学、8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0所职业高中、21所小学和48所幼儿园。
目前,顺河回族区把教育放在优先快速发展的战术地位。 近十年来,该区累计投入3860万元支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改造和重建了教育条件薄弱的学校。 该区特别重视民族教育,辖区内现有回族幼儿园2所、回族小学2所、回族中学1所、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众多优秀民族人才在全区各建设单位发挥着重要意义。
文化事业大放异彩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个地区的民间文艺活动非常活跃,每次庆祝节日,民间艺人都会自发走上街头,载歌载舞。 经历文革时期的低迷后,1979年,顺河回族区成立文艺演出队,到1989年,演出队为大众演出625场,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文艺联合演出和比赛,获得74人。 其中,获得国家级铜奖1个,省级奖23个,市级奖50个。
近年来,该地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全区建立了72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70多个文艺队伍活跃在基层。 放置石链、灯笼张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大寺回族石链队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多次摘金夺银。 从2007年7月开始,顺河回族区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道德大讲堂和志愿者服务行动已经深入人心,月评选顺河身边好人,年评选道德模范活动已成常态。 目前,该区已入选中国好人候选人9人,上榜4人,省级模范2人,道德模范31人,顺河周围好人90人,美德少年18人,庞大的好人群体起到了模范带头、好人模范的作用。
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北宋时期,都东京的许多医屋都位于该辖区。 1928年,该区首家以西药为中心的官营医院成立。 1948年10月,开封市第四卫生所在该区东棚板街设立,日门诊量超过100人。 20世纪60年代中期,该地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先后建立了职工医院、卫生所、医务室,本辖区卫生医疗机构和设施初具规模。
近年来,该区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大要点改革,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全面覆盖,形成由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互联网,城镇居民医保参保 顺河回族区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城市地区称号。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进步
1953年,顺河回族自治区成立,设立民工股。 1985年,设立民政科。 1987年改称民政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维护社会救济、军队,社会福利、残疾人管理等各项保障事业全面进步。 近年来,顺河回族区积极服务于民生保护、快速发展、稳定事业大局,新农合参与率达到99.5%。 仅去年,新农合补助标准就提高到人均每年290元,补贴1040万元,城乡医疗发放救济金133.4万元。 人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80元和87元,发放低保金4822万元。 农村五保人员全年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2240元和1320元。 年,该区被评为全省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区。
记者在这里列举了一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事例,揭开了顺河回族区获得的社会事业荣誉证书。 该区曾获得全国城市计划生育从业先进集体、全国科技从业先进城区、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和省残疾人从业先进区、省双持示范区等国家、省级荣誉称号。
60年风雨交加的旅行。 顺河回族区用实际行动写爱民曲,社会保障事业向群众提出了满意的回答。
标题:“顺河回族区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回眸”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xw/1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