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8字,读完约4分钟

李树友

关于孔岩和李竹泉伉俪情深的故事,我是通过报纸和文友传来的,我早就听说过,被他们夫妇的琴瑟和鸣感动了。

但是,当我收到李竹泉写的署名《冰雪华韵》一书时,还是很感动,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首先,我被李竹泉的执念感动了。 写《冰雪华韵》的时候,李竹泉已经70多岁了。 丈夫生前出版了《澄怀华韵》,讲述了他们一家几十年来幸福生活的历史。 丈夫死后,她终日以泪洗面,悲痛欲绝,一次也抹不掉孤独忧郁的阴影。 痛苦过后,她选择了排除罕见的心理压抑的道路,写了另一本书纪念丈夫。

写书的人都知道写书很难。 暂且不说排版、校对等麻烦的事件,光收集资料是相当麻烦的事件。

看到书中一篇锥心泪血的文案、一首质朴情结的诗、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还有清新的封面和照片文字并列的朴素简洁的装帧设计,我们不能不佩服李竹泉的细心、坚韧和才华。

她的名字里有竹子,书的封面和内容多次出现竹画,意味着她风雨无阻,总是给大家尊敬的山冈翠竹带来绿荫。

《冰雪华韵》又称百科全书,文案丰富多彩,不仅有朋友缅怀孔岩的诗文,还有李竹泉写的悼念丈夫的作品,还有孩子们写的家信,还有孔岩的论文、荣誉证书、聘书等,孔岩写的一些留言也被收入书中, 只有这样心血来潮收集相关资料,才能表达她对丈夫的思念。

其次,我被李竹泉对丈夫、孩子和家人的爱所感动。 孔岩和李竹泉,可以说是郎才女貌、珠联。 孔岩英俊,学识渊博,生前为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与学会顺利为会刊《中原儒学》立下汗马功劳,名声远播。 李竹泉是名门媛,天生丽质,冰雪聪明,河南大学副教授。 父亲李村人是有名的历史学家,出版的《八卦开封》《开封名胜古迹》《勇存开封新八景》是一部影响深远,后人无法研究开封历史文化的典籍。

他们的婚姻很戏剧性,就像小说一样。 孔岩多次到李村家里借书、教书,李村的人很喜欢孔岩的才能,把女儿介绍给他,达成了良好的姻缘,在古城里留下了美好的话语。

家严选女婿推荐孔君,相遇深情。 五十三年的形状伴随着阴影,又酸又苦又痛。 丈夫弹高山流水曲,妻子在童年时认识琴音。 真挚的手有誓言,现在阴阳两个人。

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孔岩和李竹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爱情,发出了李竹泉思君、念君的心声。

在书中,李竹泉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了对丈夫绵密的爱,像大海一样的爱情,甚至连第四章的主题都命名为“自豪的丈夫”。 这种坦率、近乎大声的表现,这种从各个角度点滴的描写,银瓶乍一看,温柔如水,湿润了她和丈夫的相,表达了彼此相爱的夫妻之情,那种热烈的程度、浓厚的气氛、感动、催人泪下。

一辈子能得到一个女人,爱得这么深,爱得这么久,孔岩先生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在九泉笑!

的第八章《孩子们》集中表现了李竹泉相夫教子的一个侧面。 家书抵万金。 从一本书里,从一句话里,充满了父亲慈母的爱、孩子的孝顺、和平与美的感情,令人羡慕。

再次接触到了李竹泉的学养。 很明显,李竹泉受父亲的影响,受到家学渊源的熏陶。

三年的生死广袤无垠,日复一日。 千愁百转意不快,哭泣凝血于冰雪霜(《冰雪祭夫孔岩三周年》)。

可见李竹泉的这首诗明显活用了苏轼的悼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的生死跨度很大。 不思考,忘不了。 在千里之孤坟,无处可言。 即使不知道邂逅,也满是灰尘,鬓发如霜。 夜晚来临,寂静的梦想突然回到故乡,小屋檐的窗户,正在化妆。 无言,只有泪千行。 材料每年肠断,明月夜,需要短松冈。

为了悼念诗,苏轼写给妻子王弗,李竹泉写给丈夫孔岩,但感情一脉相通,汪洋奔放,一泻千里。 由于中华文脉传承,可见一斑。

这种情况永远持续着。 李竹泉和她的《冰雪华韵》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发,告诉我们如何学习爱,如何珍惜夫妻之间的爱情,珍惜人生,活在当下。

标题:“此情绵绵无绝期”

地址:http://www.knowyournote.com/kfwh/17563.html